汽车下跌,3C疲软,找工作难,工业机器人难敌疫情影响

【字体: 】 时间:2022-05-11 10:30:37 点击次数:

在市场需求、技术突破和国家政策支持下,工业机器人行业稳步发展。自2019年以来,工业机器人便开始进入上升周期。


回顾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上半年整体保持高速增长,下半年虽增速放缓,但全年仍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受益于下游制造业快速复苏,来自非汽车、3C电子行业的需求快速增长。此外,人口红利逐渐消散、产线升级,以及疫情之下人工替代加速等都令工业机器人需求日益旺盛。

埃夫特

报告期内,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2.84亿元,同比增长0.4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361.7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4646.13万元。本期收入、毛利率与去年同期总体持平。

埃斯顿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8.0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26.59%,其中: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业务同比增长10.37%,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同比增长34.70%;公司在国内市场增长强劲,国内市场销售同比增长41.74%, 一季度机器人订单同比增长超过50%

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007.17万元,同比增长83.70%,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458.53万元,同比增长12.18%。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1.72%。

新时达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8亿元,同比下降8.69%; 归母净利润亏损1995.38万元,上年同期盈利2644.84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640.33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847.31万元。

2022年一季度,公司 毛利率为15.61%,同比下降4.16%,环比下降4.08%。

华中数控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7.16%; 归母净利润亏损4204.15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665.86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6128.19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662.77万元。

2022年一季度,公司 毛利率为31.11%,同比下降3.51%,环比下降0.37%。

新松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2.62%;归 母净利润亏损5836.45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432.81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7643.99万元,上年同期亏损5484.62万元。

2022年一季度,公司 毛利率为13.15%,同比下降6.72%,环比上升5.58%。

拓斯达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17.45%; 归母净利润5383.75万元,同比下降41.53%;扣非净利润5076.12万元,同比下降43.01%。

2022年一季度,公司 毛利率为24.88%,同比下降3.62%,环比上升0.34%。

综合看下来,盘点的几家机器人企业中,仅埃斯顿一家实现了逆势增长,多数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上升、供应链紧张以及制造业下游终端领域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企业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下降。

成本上涨的压力。上游芯片、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利润带来了一定影响。

例如,汇川技术就在近日发布公告,对其全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进行价格调整,相应价格涨幅约5%-8%,新价格将于2022年4月15日开始生效。

工业机器人企业尔必地也发布公告,根据市场需求状况,结合公司目前两大机器人本体生产基地年产能不超过16000台的现状,将于2022年5月8日期对全系列产品价格上涨6-10%。

华东、华南、华北等地疫情较为严重。汽车和3C行业一直是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的主要场景。例如,本轮疫情中颇为严重的上海,其工业机器人、汽车产量都占国内10%左右。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整体产量为2608.2万辆,其中上海汽车产量达283.3万辆,占比10.7%。也就是说,中国每生产10辆车,就有1辆来自上海。而上海在2021年,更是生产了中国1/6新能源汽车——63万辆汽车,占比17.8%,对应的是超过1700亿元产值。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日上汽集团公布了2022年4月产销快报。受上海疫情影响,上汽集团4月产销量均以大幅下挫收官。其中,上汽集团4月整车产量为15.8万辆,同比下滑62%;整车销量为16.7万辆,同比下滑60.3%。一季度汽车这一领域的变化,也是导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增长趋缓的重要因素。

芯片及部分零部件的缺货情况持续。

芯片作为工业机器人产品重要的核心零部件,疫情之下,上游芯片供应商大部分将货期延长,其供应紧张的问题也导致国产机器人生产商不得不延长交货周期。

制造业整体景气度继续承压。

受疫情影响,3C等行业等受消费萎靡、大宗商品涨价影响,需求较为疲软,此外,许多工厂运作无法正常维持,产量和供货量均受到影响。

“机器换人”趋势能否不减反增?

疫情、老龄化、招工难背景之下,让更多的企业考虑机器换人。但“机器换人”的趋势能否持续,或者能否给相关企业带来更多红利?我们在这里要先打个问号?

先来看一组毕业生期望薪资数据:

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 比去年的6711元下降约6%。其中,4000元以下期望月薪的占比12.8%,高于2021年的8.9%;6000元以上期望月薪的占比44.6%,低于2021年的50.8%。

今年,即将有1076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甚至有人戏称“ 今年找工作的毕业生,比白菜还便宜。”

庞大的毕业生群体,急剧下降的期望薪资,相信会有很多中小型企业会开始考虑是“人”还是“机器人”的性价比更高了。

我们一直在讨论机器换人由此带来的失业问题,但机器换人并不是不需要人了,相反恰恰最需要的还是人,只是这个人需要具备更高的能力和价值,例如技术型的工程师等专业人才。

那么,与人力相比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和效率到底如何?购买机器人要花钱,招聘懂得工业机器人编程、维护的专业人员,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持续性支出。但现阶段的机器人在价格和精细度方面,都还比不上人工。即便是来自传统行业的富士康或新兴领域的碧桂园乃至苹果,都不可避免地停了“机器换人”的脚步

在今天做电话访问的时候,一名读者就对小编表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现在这种情况,与其考虑投入新技术,不如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曾经还有一位读者对我们表示:“我们一位研发背景的外资老板常说‘ 人才是最好的机器人’”。

手机二维码地址

表单数据填写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