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的“拿来主义”和自力更生

【字体: 】 时间:2014-08-12 09:33:34 点击次数:

    “充分考虑了现有生产线的情况,改造难度相对较小。”“关键环节有所突破,预计自动化程度将大幅提高。”“想法很有创意,建议尽早进行模拟。”……近日,一份“机器换人”方案引起嘉兴新维液压缸有限公司技术骨干的热烈讨论,方案的提出者正是海盐县邀请来的德国自动化研究专家。近期,海盐县通过邀请嘉兴市“机器换人”指导组、辛帝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德国专家,走进中达集团、新维液压缸公司等1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了20余次走访,为企业设计“机器换人”方案。

  这只是海盐县推进“机器换人”工作的一个剪影。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海盐企业的内生动力普遍被激发,企业自主寻找适合自身的“机器换人”方式。

  用“拿来主义”引进先进设备

  引进先进设备,快速提升生产力成为海盐众多企业的选择。海利集团旗下的海利环保纤维公司投资4000万元,从海外引进了自动取丝包装、仓储系统。

  灵巧的机械手翻覆如飞,落筒、装箱、覆膜、封箱、码盘、入库一气呵成;一个个笨重的铁箱在钢架轨道上灵活调动,自动取料、智能出入库严谨科学。“从长丝卷绕到成品包装、入库这一过程,机器人全包了。以前,包装车间、仓库需要100多个员工,现在通过全自动取丝包装生产线和立体仓储,十来个人就能操控整个流程。”海利集团董事长方光明说,“不仅效率翻了几番,而且提高了包装质量。机器包装结实、美观,便于装卸和运输。”

  浙江欣兴工具有限公司每年斥资千万元引进全自动电脑机床、浙江新东方紧固件有限公司从台湾购入全自动挑选机、海盐宇星螺帽有限公司花500万元从德国购入国内首台自动抛丸机……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正大幅度加快海盐“机器换人”工作步伐。

  靠自力更生 摸索“机器换人”新路径

  生产的产品规格纷繁复杂、对口设备稀缺、引进设备价格高、售后服务难……一些海盐企业在引进先进设备时遇到了上述问题,这促使企业自主培养研发团队,自力更生进行探索,最终摸索出独有的“机器换人”方式。

  嘉兴艾迪西暖通科技有限公司设备研发部经理杨文贵从事研发工作已经4年多了。他说:“公司的8人研发团队多年来基本不从事其他工作,沉下心来做研发。”企业根据阀门生产工艺流程,结合企业实际,打造出了多台新机器,大大减少了工人数量。

  在锻压环节,艾迪西公司自主研发设计自动化工业机械手,减少操作人员6名;在机械加工环节,开发了自动上料机械手和回转上料,减员7人;在组装生产线,研发建设5条自动化装配线,减少操作员10人……出色的成绩充分展现了企业自主研发实力。

  “我们之前也想直接引进机器人手臂,来替换现有设备。后来发现引进的先进设备并不适合实际生产。”中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厂长助理周中军说,根据企业实际,自主研发出了多台适应生产需求的新机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引进先进设备和自主研发之外,还有一些企业积极进行设备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如,海盐光泰照明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合作,对公司原有电炉进行改造,将整条生产线的操作工由85人减至39人。

  海盐企业因地制宜、“八仙过海”,已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机器换人”路径。“企业是推进‘机器换人’的主体,政府部门要努力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引导、鼓励企业探索适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机器换人’路子。”海盐县经信局副局长李学良表示。今年,海盐县还专门修改了企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新增了对“机器换人”的补助政策,“机器换人”项目在原工业生产性设备投资补助的基础上最高可获9%的补助,这在企业中引起较大反响,点燃企业自主进行“机器换人”的热情。

手机二维码地址

表单数据填写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