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是我国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随着劳动力人口下降、人力成本上升以及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需求日益凸显,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获得较快发展,在电子、汽车、金属加工、锂电池、光伏等行业实现广泛应用。未来,随着国产厂商技术加速突破,不断缩小与国外品牌实力差距,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政府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以及协作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在特殊制造业场景的应用加速拓宽,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3年将达到589亿元,2020-2023年CAGR约11.7%。
发展概述
政策环境:我国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系列政策鼓励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
工业机器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其研发、制造、应用已成为衡量国家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进而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助力。2021年12月,《“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规〔2021〕206号)印发,提出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半导体等重点行业,推进焊接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操作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产品的研制及应用。
市场规模: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旺盛,近年来产销量持续复苏
当前,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不断下降,人力成本逐年上升,在简单且重复性较高的应用场景推动“机器换人”需求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发展,制造业企业对于智能化升级改造的需求不断提升,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实现更大发展。一方面,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实现产量36.6万台,同比增长44.9%;2022年1-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7.6万台,同比增长29.6%。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增速转正。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20年在全球机器人市场受疫情影响出现下滑时,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开始复苏,同比提高18.9%;预计到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589亿元。
发展预测
通过对机器人产业的梳理,结合宏观数据和调研数据信息,秉承不悲观、不乐观,力求客观的态度,深度解析2022年机器人行业的十大预测:
产业层面:1、“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的确定性和持续获得加强,同时新能源产业链的投资仍将保持相对积极的态势,有望延续对机器人的需求拉动力,其中以锂电池、光伏、氢电等为主要代表,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将会有更多的机器人玩家布局新能源行业,不可避免的是一场拉锯战。
2、上游原材料的涨价或将至少延续到2022年上半年,对于制造业各行业来说将是承压的延续,或将有更多的外资机器人品牌的加入涨价行列。
产品层面:3、多关节机器人:中大负载(≥20kg)产品开始放量,搬运及拆码垛应用需求将延续增长态势,尤其是搭载3D视觉的占比将大幅提升。
4、协作机器人:国产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协作机器人的产品形态将持续丰富,涵盖从负载、臂展、轴数、力控、传感器等多个维度的创新将持续发生,不可避免的是国产厂商之间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此外,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在海外市场将有质的突破。
5、SCARA机器人:SCARA的主赛道开始从原来的3C行业开始转变为3C行业与新能源行业,并且,GGII认为,市场格局的更大变数会来自于新能源行业,3C行业既有的优势或难以直接复制到新能源行业,其间对于具备高负载能力、高性价比与定制化开发能力的玩家将形成利好。
6、并联机器人:2022年中国市场销量有望破万台,其中国产占比超过75%。
7、机器视觉(主要指3D视觉):入局者持续增加,领域热度延续,大部分厂商还处于投入期,个别厂商的开始在细分领域形成优势与标签,如拆码垛、物流拣选、汽车检测等,准头部效应显现。同时,机器视觉真正进入算法时代,软件算法的能力(或通用性)或将是各家厂商着力提升和补足的板块之一。
市场层面:8、预计2022年疫情的影响将逐渐消退,市场的需求更多呈现结构性分化态势,依然坚持整体无“爆发”可能性的判断,预计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全年销量增速15%-20%左右,国产化率稳步提升,2022年有望超41%。
9、2022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年销量破万台的厂商将至少达到3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同时,新的市场格局有望现雏形。
资本层面:10、2022年资本市场不可避免会一定程度受到美联储Taper及通胀的影响,一级市场的美元基金风格或将有所调整,一级市场的融资热度虽不会大幅降温,但资金会更加集中流向头部的厂商。二级市场的政策利好将刺激更多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冲击上市,经过2021年高增长,2022年预计将有不少于10家厂商进入上市筹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