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机器人计划“沉默” 智能化出路在何方

【字体: 】 时间:2014-07-24 11:11:52 点击次数:

     “代工之王”富士康正准备在内地招收10万工人为即将上市的iPhone6赶工。大量扩招普通生产工人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富士康仍难以摆脱其对代工生产模式的依赖,之前沸沸扬扬的“机器人”计划再次沉默,富士康在这场转型的战役中能否完成自我救赎?

  富士康创办人兼总裁郭台铭曾在鸿海精密股东会上坦言:“业务转型是富士康在未来10年内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尽管一些计划可能最终会失败,但从失败中获得学习比直接收购一些成功公司的代价要便宜得多。”

  2012年以来,富士康开启了包括机器人计划在内的一系列转型,但时至今日,富士康的多数转型措施依然难见成效,对于这个运作了近30年的庞大制造帝国而言,其根深蒂固的“代工”思维或许让其转型之路未必如同“失败之后就是成功”那么顺其自然。

  10万增员背后

  富士康设在深圳、郑州、成都、贵阳等地的生产基地正在扩大招工数量,预计新增招工人数会超过10万人。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这家目前在大陆已有近百万员工的大型工厂而言,大量扩招普通生产工人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富士康仍难以摆脱其对代工生产模式的依赖。

  富士康一度是iPad和早期款式iPhone的唯一组装企业,其50%的利润来自于苹果。苹果产品的流行与热销让富士康一度成为包揽全球50%电子设备代工的巨头。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富士康对苹果的过度依赖,对于二者而言或许都不是件好事。在2012年富士康连续发生工厂问题时,苹果的供应链就曾受到很大影响,而当苹果产品的销量出现周期性萎缩时,也对富士康的收入构成了直接威胁。2007年至今,凭借苹果的订单,富士康的营收实现了翻倍增长,至今苹果仍然是富士康最大的代工客户,没有之一。

  由于苹果订单的加大,早在2011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就公开表示,希望到2012年底装配30万台机械臂,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要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并在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复性的工序。此次大规模招工,从某种意义来说意味着富士康机器人计划的推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艰难转型

  “代工这种低利润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能够支撑公司的增长。”在年度股东会上,郭台铭表示,近年来富士康一直在谋求转型,以实现多元化的收入方式。

  近来,这家年收入1300亿美元的公司开始探索生产自有品牌的手机配件,并开始销售手机。与此同时,富士康开始进军电商领域,2013年4月,郭台铭成立了一个B2C电商平台——富连网,并与阿里巴巴的天猫合作,销售富士康生产的“富可视”品牌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视、数码配件等产品。除此之外,富士康还积极布局了万得城、赛博数码、万马奔腾计划、飞虎乐购等业务,但都相继失败。

  除此之外,富士康还积极朝着技术服务型公司转型:和惠普(Hewlett-Packard)一起给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提供云端计算和数据处理服务。同时以台湾为跳板发展移动4G服务,并逐渐发展到中国大陆市场。

  智能化出路

  在劳动力成本优势渐失,电子商务大潮冲击的今天,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制造企业已受到巨大冲击,未来,这些企业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脱离制造业的可能性很小。富士康是消费电子行业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代工巨头,即使富士康发展其他领域的一些业务,归根到底也是为了自己的制造业服务。

  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制造业都将越来越偏重于智能化。无论是产品的智能化,生产出来的终端产品的智能化,还是厂房等各种自动化设备等,客观上都需要有这些代工企业,在软件、网络、智能化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改进与学习。但这并不代表富士康这样的消费电子代工巨头会大幅度或逐渐压缩自身的消费电子代工业务比例。

  而纵观整个制造业,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劳动密集型行业优势逐步丧失的危险,而中国制造业最大的危机在于创新不足,所以制造业未来的出路在于转变生产方式。制造业需要以市场需求,依靠市场来倒逼企业转型。当前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是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路径。

  富士康能否在这场转型的战役中完成自我救赎?千千万万的制造企业未来又该何去何从?或许,在追求智能化的道路上,他们本想逐渐远离的制造业才是立足的根本。

手机二维码地址

表单数据填写有误!